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不一样,两者在发生部位、成分及临床特征上存在差异。胆囊结石主要位于胆囊内,多为胆固醇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则发生于肝脏内的胆管系统,常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
胆囊结石多因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胆囊收缩功能异常等因素形成,患者可能表现为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部分可无症状。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治疗上无症状者需定期随访,症状反复或并发症者可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寄生虫感染等密切相关,症状包括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寒战高热、黄疸等,易引发胆管炎或肝脓肿。诊断需结合超声、CT或MRCP,治疗需根据结石分布选择胆管切开取石、肝部分切除术等,术后需长期随访防止复发。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情通常比胆囊结石更复杂,处理难度更高。胆囊结石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胆囊炎、胰腺炎;肝内胆管结石则可能导致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癌等严重并发症。两者均需避免高脂饮食,但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还需特别注意控制胆道感染,必要时需行胆肠吻合术改善胆汁引流。
日常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规律进食以促进胆汁排空,避免暴饮暴食。两类结石患者均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还需监测肝功能。若出现发热、黄疸或腹痛加重,应立即就医排查胆道梗阻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