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常见病理类型主要有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1、微小病变性肾病
微小病变性肾病多见于儿童,光镜下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电镜下可见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通常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脂血症等症状,需监测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水平。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为特征,可分为IgA肾病和非IgA型。IgA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部分患者可能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需定期评估肾功能和血压控制情况。
3、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肾病类型,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部分病例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相关。该病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需注意抗凝治疗指征的评估。
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以部分肾小球节段性瘢痕形成为特点,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差。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感染风险。
5、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系膜细胞插入和基底膜双轨征,可分为I型和II型。II型与补体异常活化密切相关。临床常见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多数患者预后较差,可能快速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部分病例需考虑血浆置换治疗。
肾小球肾炎患者应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规律监测血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根据病理类型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变化。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