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打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主要有1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1、1型糖尿病患者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这类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病,起病急骤,常伴有明显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若不及时补充胰岛素,可能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临床常用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需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剂量。
2、口服药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控制、运动及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超过7%,提示胰岛功能显著衰退。这类患者需启动胰岛素治疗,常用预混胰岛素如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或采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早期使用胰岛素有助于保护残余胰岛功能,延缓并发症进展。
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若通过饮食运动控制后,空腹血糖仍超过5.3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6.7mmol/L,需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能透过胎盘屏障,对胎儿无影响,是妊娠期的降糖药物。常用人胰岛素如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需每日多次注射并密切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4、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等应激状态时,机体胰岛素需求急剧增加,需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合并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当肾功能受损时,部分口服药禁用,也需转为胰岛素治疗。这类患者宜选用半衰期稳定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减少血糖波动。
5、围手术期患者
大中型手术前后,为维持血糖在6-10mmol/L的理想范围,通常需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术后恢复期可根据情况逐步过渡回原治疗方案。使用胰岛素如赖脯胰岛素注射液能快速调整剂量,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风险。
胰岛素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糖,根据结果调整剂量。患者应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轮换注射部位避免脂肪增生。注意识别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随身携带糖果应急。保持规律饮食和运动,避免酗酒。所有胰岛素都需冷藏保存,开封后室温放置不超过4周。建议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检查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