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肝硬化一般不严重,但需要及时干预以防止病情进展。肝硬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初期指代维化程度较轻且肝功能代偿良好的阶段。
初期肝硬化患者可能仅有轻微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肝脏合成功能和白蛋白水平通常保持正常,超声或CT检查可见肝脏表面轻度不规则但无明确结节形成。此时通过抗病毒治疗、戒酒、控制体重等措施可有效延缓纤维化进展,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实现肝纤维化逆转。病因治疗是关键,如乙肝患者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片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抑制病毒复制,酒精性肝病患者必须严格戒酒并补充维生素B族。
若初期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血小板显著降低,则提示门静脉高压已形成,这类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会明显增高。长期未控制的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或合并脂肪性肝炎时,肝细胞持续受损可能加速向失代偿期转化。甲胎蛋白持续升高或肝脏发现异常增生结节时,需警惕肝癌发生的可能。
肝硬化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肝功能,乙肝患者需同步检测病毒载量。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避免过量,可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消化蛋白。严格限制腌制食品和动物内脏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出现腹胀、下肢水肿或皮肤黄染加重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