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痛可通过控制血糖、药物治疗、局部护理、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糖尿病脚痛通常由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等因素引起。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周围神经和血管,导致脚部疼痛。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饮食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粗粮,避免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规律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
2、药物治疗
针对神经性疼痛可遵医嘱使用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等抗惊厥类药物。改善微循环可使用贝前列素钠片、西洛他唑片等血管扩张剂。合并感染者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局部护理
每日用温水清洗双脚,水温不超过37℃,洗后擦干尤其趾缝。使用尿素软膏等保湿剂防止皮肤皲裂。修剪趾甲应平直,避免损伤甲沟。选择透气棉袜和合脚软底鞋,禁止赤脚行走。发现水疱、溃疡等皮损需及时就医处理。
4、物理治疗
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缓解疼痛症状。红外线照射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中医针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调理。这些治疗需在专业机构由医师操作,每周2-3次,10次为一个疗程。
5、手术治疗
严重血管闭塞需进行血管介入或旁路移植术重建血运。难治性溃疡可能需清创术联合负压引流。骨髓炎患者或需截趾术控制感染。所有手术决策需由多学科团队评估,术后需加强伤口护理和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每日足部检查习惯,使用镜子观察足底,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可能造成烫伤的物品。戒烟以改善外周血液循环。定期到内分泌科和足病门诊随访,完善神经传导和血管超声检查。保持乐观心态,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