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不孕,具体与病变程度及盆腔环境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外的疾病,常见于卵巢、输卵管等部位,可能通过机械性梗阻、炎症反应或激素异常等机制影响生育功能。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无明显生育障碍,异位病灶较小且未累及关键官时,卵巢排卵功能及输卵管通畅性通常不受显著影响。这类患者可通过监测排卵周期尝试自然受孕,必要时辅以促排卵药物如枸橼酸氯米芬片改善卵泡发育。但异位病灶可能引发盆腔轻微粘连,增加宫外孕风险,需定期超声检查评估输卵管状态。
中重度患者不孕概率显著升高,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可能直接破坏卵巢储备功能,导致卵泡数量减少或卵子质量下降。异位病灶引起的广泛盆腔粘连可扭曲输卵管解剖结构,阻碍卵子运输与受精过程。此类患者常需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联合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抑制复发,再通过体外受精技术辅助生殖。若合并子宫腺肌病还会影响胚胎着床,需使用地诺孕素片调节内膜容受性。
建议备孕女性若合并痛经加重或性交痛等症状时,尽早就医进行盆腔超声及血清CA125检测。确诊患者应根据年龄、生育需求及病变范围制定个体化方案,轻度者可尝试自然受孕6-12个月,失败后考虑人工授精;中重度患者可直接选择试管婴儿技术。日常需避免经期剧烈运动以减少经血逆流,保持均衡饮食补充铁剂预防贫血,适度有氧运动帮助缓解慢性盆腔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