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易发生于哺乳期女性、乳头破损者、乳汁淤积者、免疫力低下者及长期佩戴过紧内衣者。乳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乳汁排出不畅、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不当哺乳习惯等因素引起,典型症状包括乳房红肿热痛、发热、硬块形成等。
1、哺乳期女性
产后2-6周哺乳期女性因乳腺导管扩张和乳汁分泌旺盛,容易因细菌逆行感染引发乳腺炎。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乳头微小裂口侵入。哺乳期乳腺炎需及时排空乳汁,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症状。哺乳前后清洁乳头可降低感染概率。
2、乳头破损者
乳头皲裂或外伤造成的皮肤屏障破坏,会使细菌更易侵入乳腺组织。哺乳姿势不当、婴儿咬伤、过度清洁均可导致乳头损伤。建议使用羊脂膏促进愈合,哺乳时交替更换体位,必要时暂停患侧哺乳。若出现局部化脓需就医行脓液引流,配合使用左氧氟沙星片控制感染。
3、乳汁淤积者
哺乳间隔过长、文胸压迫或乳腺导管堵塞会导致乳汁滞留,为细菌繁殖提供环境。表现为乳房胀痛伴可触及硬块。可通过增加哺乳频率、手法按摩促进排乳,哺乳前热敷10分钟。反复淤积者需排查乳腺结构异常,可遵医嘱服用乳癖消片改善导管通畅性。
4、免疫力低下者
糖尿病、贫血、长期疲劳等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时,乳腺组织更易发生感染。这类患者起病常较急骤,易发展为乳腺脓肿。除规范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外,需同步治疗基础疾病。建议加强营养摄入,保证每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供给。
5、不当生活习惯
长期穿戴过紧内衣会压迫乳腺导管,夜间不脱内衣更易诱发炎症。高糖高脂饮食可能加重乳腺导管堵塞。应选择透气棉质内衣,每日更换清洁,哺乳期避免侧睡压迫乳房。可适量食用蒲公英、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食同源食材。
预防乳腺炎需建立规律哺乳习惯,每次哺乳后排空残余乳汁,注意乳头清洁与保湿。出现持续发热或乳房硬块不消退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和乳腺超声检查。治疗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过多汤水加重胀痛,可配合卷心菜叶冷敷缓解局部红肿。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确保药物对婴儿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