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患者是否需要做肠镜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若存在便血、体重下降、贫血等报警症状,或年龄超过50岁、有肠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通常建议进行肠镜检查。若无上述情况,可先完善粪便常规、血生化等基础检查。
肠镜能直观观察结直肠黏膜病变,对炎症性肠病、肠息肉、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有确诊价值。慢性腹泻伴随持续腹痛、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脓血便时,肠镜可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对于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免疫抑制剂者,肠镜还能评估药物相关性肠黏膜损伤。部分患者需结合活检明确显微镜下结肠炎等特殊类型。
非器质性腹泻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通常无须肠镜检查。甲状腺功能亢进、乳糖不耐受等全身性疾病引发的腹泻,应优先排查原发病。青少年慢性腹泻若无报警症状,多考虑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可先尝试饮食调整与益生菌治疗。部分患者对肠镜存在恐惧心理,可选择粪便钙卫蛋白、腹部CT等无创检查初步筛查。
建议慢性腹泻患者记录排便频率、性状变化及伴随症状,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刺激肠道。检查前3天需低渣饮食,肠镜当日禁食并按要求服用清肠剂。术后出现剧烈腹痛或便血需及时就医。确诊器质性疾病者应定期随访,功能性腹泻可通过胃肠动力调节剂联合心理干预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