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乙肝是否严重需根据病情进展判断,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肝炎,部分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病毒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病毒性乙肝在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多数患者通过免疫系统可自行清除病毒。部分患者可能转为慢性感染,表现为肝功能轻度异常,此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慢性乙肝患者可能出现肝区不适、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长期未控制可能引起肝纤维化。

少数慢性乙肝患者可能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极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细胞癌,表现为肝脏占位性病变、体重下降等症状。乙肝病毒感染还与肝外表现相关,包括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等系统性疾病。
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肝脏超声。避免饮酒和服用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接种乙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首剂接种。出现明显症状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肝病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