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感染乙肝的概率较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乙肝病毒传播需要特定条件,日常接触如共餐、握手等不会导致感染。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传播。健康人若未接触感染源,如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不性行为等,感染风险极低。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有效的方式,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需接种第一针。成年人若未接种疫苗或抗体水平不足,也可补种疫苗。
存在少数高危感染场景,如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感染者共用剃须刀或牙刷、不规范纹身或穿耳洞等。这些情况下病毒可能通过微小伤口进入体内。若发生明确暴露,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疫苗。慢性乙肝感染者家庭成员也应定期筛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接种。
建议健康人群定期体检时检查乙肝五项指标,了解自身抗体水平。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若需进行医疗美容或口腔治疗,应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器械消毒。保持单一性伴侣并使用套可降低性传播风险。日常生活中无须过度担忧,但需对高危行为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