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与脑梗死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脑水肿是脑组织内水分异常积聚导致的体积增大,脑梗死则是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
1、发病机制
脑水肿主要由创伤、感染、肿瘤或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导致血脑屏障破坏或细胞内外液平衡失调。脑梗死多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脑血管阻塞,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液化性坏死。
2、病理变化
脑水肿表现为脑回增宽、脑沟变浅,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外间隙扩大或细胞内肿胀。脑梗死病灶呈苍白色软化灶,后期形成囊腔,周围可见胶质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
3、临床表现
脑水肿常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疝。脑梗死多表现为突发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发病初期可能出现一过性黑曚或肢体无力。
4、影像学特征
CT显示脑水肿为低密度影伴脑室受压,MRI可见T2加权像高信号。脑梗死急性期CT可能正常,24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DWI序列可早期显示细胞毒性水肿。
5、治疗原则
脑水肿需脱水降颅压,常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药物。脑梗死需溶栓或取栓恢复血流,可选用阿替普酶注射液、尿激酶注射液等,同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剧烈活动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脑血管疾病。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等筛查,遵医嘱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