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与胃癌明显的区别在于病变性质不同,胃炎是胃黏膜炎症反应,胃癌是胃黏膜恶性增殖。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嗳气等可逆症状,胃癌则伴随持续消瘦、呕血黑便等进展性表现。两者可通过胃镜活检明确鉴别。
1、病变性质
胃炎是胃黏膜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炎症反应,常见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药物刺激。胃黏膜充血水肿但结构完整,病理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胃癌是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病理可见异型细胞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可能伴随淋巴结转移。
2、症状特征
胃炎症状多呈间歇性发作,与饮食刺激相关,表现为餐后饱胀、钝痛,服用抑酸药可缓解。胃癌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期出现持续加重的上腹痛、食欲锐减,晚期可见呕吐咖啡样物、柏油样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体重半年内下降超过10%。
3、检查结果
胃镜下胃炎可见黏膜红斑、糜烂或出血点,活检显示慢性炎症改变。胃癌胃镜可见溃疡型、肿块型等病灶,边缘呈堤坝状隆起,活检可见腺癌、印戒细胞癌等恶性细胞。增强CT可显示胃癌的胃壁增厚及周围淋巴结肿大。
4、疾病进程
胃炎病程常反复但可控,规范治疗4-8周多可痊愈。胃癌呈进行性发展,从早期到晚期通常需1-3年,晚期可发生肝转移、腹膜种植转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属于癌前病变,需定期胃镜监测。
5、治疗方式
胃炎以消除病因为主,如幽门螺杆菌采用四联(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胃癌需综合治疗,早期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展期需性胃切除术配合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化疗。
日常需避免高盐腌制食物,戒烟限酒,胃炎患者每1-2年复查胃镜。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持续呕吐、腹部包块等症状时,应立即进行胃镜检查。胃癌高危人群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息肉、胃癌家族史者,建议每6-12个月专科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