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缺血和冠心病不是同一种疾病,但两者存在密切关联。心脏缺血是指心肌供血不足的病理状态,冠心病则是导致心脏缺血的常见病因,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心脏缺血是描述心肌因血液供应不足而缺氧的生理或病理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发。除冠心病外,冠状动脉痉挛、严重贫血、低血压、心肌肥厚等均可导致心脏缺血。这类情况可能表现为心绞痛、胸闷或活动后气促,但冠状动脉本身可能未形成明显狭窄。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需通过药物改善心肌供血。
冠心病特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心脏缺血的特定类型。当冠状动脉内斑块造成血管狭窄超过百分之五十时,即可诊断为冠心病。典型症状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伴随心电图ST段改变或心肌酶升高。治疗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严重者可能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搭桥手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显著增高,需严格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定期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冠状动脉CTA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心脏缺血原因。无论是否存在冠心病,出现持续性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均须立即就医。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