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病毒的药物主要有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替比夫定片、拉米夫定片等。乙肝病毒可能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通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1、恩替卡韦片
恩替卡韦片属于核苷类似物,能够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活性,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成人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该药物对病毒复制具有强效抑制作用,长期使用可降低肝硬化风险。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头痛、疲劳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
2、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通过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抑制病毒逆转录酶,用于成人和12岁以上青少年的慢性乙肝治疗。其耐药屏障较高,对肾功能影响较小,但可能引起骨密度下降。合并HIV感染者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为免疫调节剂,通过增强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发挥作用,适用于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
4、替比夫定片
替比夫定片是L-核苷类似物,可选择性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用于有病毒复制证据的慢性乙肝患者。其抗病毒效果较强,但长期使用可能诱发肌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肌酸激酶水平,避免与干扰素联合使用。
5、拉米夫定片
拉米夫定片作为早期核苷类似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HIV合并感染患者。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常需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皮疹等,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乙肝患者除规范用药外,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脂高糖食物。严格禁酒,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和肝脏超声,出现黄疸或腹水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注意个人卫生,家庭成员应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