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干预。脑梗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因素引起。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脑梗塞的主要可干预危险因素。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将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7毫摩尔每升以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6毫摩尔每升。吸烟者应戒烟,饮酒量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超重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体重指数保持在24以下。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阿替普酶注射液进行静脉溶栓,恢复期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伴有房颤患者需服用华法林钠片抗凝,高血压患者可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可稳定动脉斑块。所有药物均需在神经内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3、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运动功能障碍者可进行Bobath技术训练,言语障碍者需接受构音器官运动训练和听理解练习。吞咽困难患者要通过吞咽造影评估后制定个体化进食方案。认知障碍患者可进行记忆卡片训练和计算能力练习,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
4、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超过70%且伴有症状者,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大面积脑梗塞伴脑疝风险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部分心源性栓塞患者可能需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再发卒中。所有手术方案需经神经外科和心血管科多学科会诊评估。
5、中医调理
恢复期可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改善肢体无力,天麻钩藤饮辅助控制高血压,通窍活血汤缓解头痛头晕。针灸治疗选取百会、风池等穴位改善运动功能,耳穴压豆辅助调节血压。中药使用需注意与西药的相互作用,避免自行服用。
脑梗塞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烹调油用量控制在25克以内。适量食用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每次30-50分钟。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严格遵医嘱用药。家属应学会识别再次卒中征兆,如突发面瘫、肢体无力等需立即送医。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