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可以排尿并不代表病情不严重。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表现,即使存在排尿功能,仍需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及并发症风险。
尿毒症患者排尿可能由残余肾功能代偿或水分摄入过多引起。此时肾脏滤过率通常已显著下降,无法有效清除代谢废物,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持续升高。部分患者尿量正常但尿液浓缩功能丧失,排泄物以水分为主,毒素蓄积仍会导致贫血、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病变等全身损害。
少数早期尿毒症患者可能因肾小管功能暂时保留而排尿较多,但随着病情进展,残余肾功能会进一步丧失。若患者同时存在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或合并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即使排尿正常也属于危重状态。
尿毒症患者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替代治疗。日常应严格控制水分及蛋白质摄入,避免高钾食物,遵医嘱补充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出现胸闷、意识模糊等并发症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