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总是出血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止血药物、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子宫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损伤、激素水平异常、免疫力低下、子宫内膜息肉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是子宫内膜炎出血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有关,通常伴随下腹坠痛、发热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治疗期间需避免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
2、止血药物
持续出血可能与子宫内膜血管损伤或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常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片、云南白药胶囊、断血流片等药物辅助止血。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联用。
3、物理治疗
对于慢性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出血,可采用短波透热或超短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治疗时可能出现轻微腹部灼热感,通常10-15天为一疗程。物理治疗期间应避免盆浴和剧烈运动。
4、中药调理
气血两虚或血热型子宫内膜炎可配合中药调理,常见症状为血色淡红或深红伴有血块。可选用妇科千金片、花红片、宫血宁胶囊等中成药,或辨证使用当归、黄芪、茜草等药材。中药需连续服用1-2个月经周期,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
5、手术治疗
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时,可能需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或刮宫术。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异常出血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和少量阴道流血,2周内禁止负重和盆浴。
子宫内膜炎患者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一次。饮食上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类、瘦肉,以及含铁丰富的菠菜、动物肝脏,避免生冷刺激食物。适当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出血期间禁止游泳、盆浴及性生活,若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或出血持续超过7天,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