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出现肝脏炎症及肝功能异常。乙肝患者存在肝脏炎症活动,通常伴随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携带者则指乙肝病毒检测阳性但无肝脏炎症表现,肝功能正常。
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病毒载量较高,免疫系统会攻击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这类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异常等肝功能损害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长期炎症活动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患者需要根据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丙酚替诺福韦片等,同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变化。
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虽有乙肝病毒存在,但病毒复制水平较低,免疫系统未对病毒感染产生强烈反应,肝脏无明显炎症表现。这类人群通常无自觉症状,肝功能检查正常,肝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也无异常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暂时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监测病情变化。部分携带者可能终身不发病,但也可能在免疫力下降时转为活动性乙肝。
无论是乙肝患者还是病毒携带者,都应避免饮酒、慎用肝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建议家庭成员接种乙肝疫苗,日常接触如共餐、握手等不会传播病毒,但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出现乏力加重、皮肤黄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