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主要分为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支持-间质细胞瘤、纤维瘤及硬化性间质瘤等类型。这类肿瘤起源于卵巢的性索和间质组织,多数为良性或低度恶性,临床表现与激素分泌异常相关。

1、颗粒细胞瘤
颗粒细胞瘤是常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可分为成人型和幼年型。成人型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常分泌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增生或异常出血。幼年型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可能伴随性早熟表现。肿瘤多为单侧生长,体积较大时可能出现腹胀或盆腔压迫症状。病理特征为Call-Exner小体形成,需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确诊。
2、卵泡膜细胞瘤
卵泡膜细胞瘤多为良性肿瘤,好发于绝经后女性。肿瘤可分泌雄激素,导致多毛、痤疮等男性化表现,部分病例伴有子宫内膜萎缩。超声检查常显示实性均匀回声肿块,病理可见富含脂质的泡沫样细胞。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但需长期随访激素水平变化。
3、支持-间质细胞瘤

支持-间质细胞瘤包括支持细胞瘤、间质细胞瘤及混合型三类。其中间质细胞瘤(Leydig细胞瘤)多位于卵巢门部,可产生睾酮引发男性化症状。支持细胞瘤罕见,可能表现为Peutz-Jeghers综合征的组成部分。病理诊断需结合抑制素、钙视网膜蛋白等标志物检测。
4、纤维瘤
卵巢纤维瘤属于良性间质肿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典型表现为盆腔实性包块伴Meigs综合征(胸腹水与肿瘤共存)。肿瘤质地坚硬,切面呈漩涡状,镜下可见梭形细胞交织排列。部分病例可能合并基底细胞痣综合征,需注意皮肤病变筛查。
5、硬化性间质瘤
硬化性间质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特征性病理表现为假小叶结构及血管增生,常伴随黄素化细胞。临床表现多与肿瘤压迫相关,偶见月经异常。超声显示肿瘤内部回声不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检查。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盆腔超声及肿瘤标志物,关注激素相关症状变化。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脂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平衡。出现异常阴道出血、体毛增多或腹部包块增大时应及时复诊,必要时进行遗传咨询以排除相关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