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间脱发厉害主要与激素水平变化、营养流失、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产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毛囊进入休止期导致脱发增多,同时哺乳消耗大量营养,若补充不足可能加重脱发现象。

1、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使毛发延长生长期,产后雌激素骤减导致大量毛囊同步进入休止期,通常在产后2-4个月出现明显脱发。这种生理性脱发无须特殊治疗,多数在6-12个月内自行恢复。哺乳期结束后激素逐渐稳定,脱发量会自然减少。
2、营养流失
母乳喂养每日需额外消耗500千卡热量,若铁、锌、维生素D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可能影响毛囊健康。哺乳期女性每日需摄入18毫克铁,可通过牛肉、菠菜等食物补充。蛋白质缺乏会导致毛发干枯易断,建议每日保证80克优质蛋白摄入。
3、精神压力

产后睡眠不足、育儿焦虑等应激状态可能诱发休止期脱发。压力激素皮质醇升高会抑制毛囊活性,建议通过冥想、短时午睡等方式缓解压力。家长需注意观察产妇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心理支持。
4、甲状腺功能异常
产后甲状腺炎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表现为脱发伴怕冷、乏力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节。该病引起的脱发在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会逐步改善。
5、贫血
分娩失血及哺乳期铁需求增加易导致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可能出现弥漫性脱发。可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铁剂,同时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家长需定期带产妇复查血常规。
哺乳期脱发期间应避免频繁烫染、过度牵拉头发,选用宽齿梳轻柔梳理。每日可按摩头皮促进血液循环,适当食用黑芝麻、核桃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若脱发持续超过1年或伴随头皮红肿、斑块等症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除病理性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