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面部出现痘痘样皮疹常见于新生儿痤疮或湿疹,多与母体激素残留、皮肤屏障发育不完善或过敏反应有关。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包裹、使用温和护肤品是基础处理方式。
1.新生儿痤疮
母体雄激素通过胎盘刺激皮脂腺分泌,多在出生2-4周出现,表现为面颊、额头红色丘疹伴白色脓头。无需特殊治疗,每日用36-38℃清水洗脸,避免使用润肤油。严重时可涂抹2%酮康唑乳膏,每日2次连续3天。
2.婴儿湿疹
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导致,常见于双颊、耳后,呈现红斑、丘疹伴脱屑。选择无香料婴儿专用沐浴露,洗澡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湿疹处涂抹含5%尿素的保湿霜,每日3次。母乳喂养者母亲需忌口牛奶、鸡蛋等易致敏食物。
3.热疹(痱子)
汗腺堵塞引起,多见于夏季,表现为密集针尖大小透明水疱。保持室温22-26℃,穿着纯棉衣物。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每日3次。避免使用痱子粉以防吸入风险。
4.接触性皮炎
化学物质刺激导致,常见于使用新护肤品后,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立即停用可疑产品,用生理盐水冷敷10分钟/次。严重时涂抹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1次不超过3天。
5.脂溢性皮炎
马拉色菌感染引起,好发于眉弓、鼻翼,表现为黄色油腻鳞屑。用婴儿洗发水轻柔清洗患处,涂抹1%氢化可的松软膏,每周2次。哺乳期母亲可补充维生素B族。
持续超过2周不消退、伴随发热或扩散至全身需就医。观察记录皮疹变化规律,拍摄照片供医生参考。选择A类纯棉衣物,洗涤时使用60℃以上热水杀菌。护理时成人需先清洁双手,避免交叉感染。保持适度湿度40%-60%,使用加湿器需每日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