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甲状腺肿指甲状腺非炎症性、非肿瘤性肿大,主要因碘缺乏或代谢异常导致,多数无需治疗,严重者需药物或手术干预。病因包括碘摄入不足、遗传缺陷、环境致肿物刺激等,治疗手段涵盖补碘、药物抑制和手术切除。
1.碘缺乏是单纯性甲状腺肿常见原因。人体每日需碘150微克,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海带、紫菜、加碘盐可有效补充,但需避免过量引发甲亢。妊娠期女性对碘需求增至250微克/日,更需注重监测。
2.遗传因素涉及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钠碘同向转运体异常,会使碘摄取效率下降50%-70%。这类患者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剂量通常维持在1.6-1.8μg/kg/日,定期复查TSH水平。
3.环境致肿物包括硫氰酸盐、过氯酸盐等。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硫苷经水解产生致肿物质,建议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00克以内。水源污染地区可使用活性炭过滤,减少60%以上的过氯酸盐摄入。
4.青春期、妊娠期等生理需求增加时,甲状腺体积可暂时增大30%-40%。这种情况通常产后或发育完成后自行缓解,建议每6个月超声复查,肿大超过Ⅱ度时考虑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
5.甲状腺部分切除适用于Ⅲ度以上肿大伴压迫症状。手术保留至少4克正常组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需预防性补钙3个月。射频消融作为微创选择,可使结节体积缩小70%以上,适合高龄患者。
单纯性甲状腺肿防治需个体化方案。普通人群每日碘盐摄入控制在6克以内,高风险群体每2年筛查甲状腺功能。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应及时就诊,Ⅲ度肿大者即使无症状也建议每年超声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