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管堵塞可能由乳汁淤积、乳腺导管受压、细菌感染、乳头皲裂、乳腺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排空乳汁、抗生素治疗、乳头护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乳汁淤积
哺乳期未及时排空乳房可能导致乳汁淤积。表现为乳房局部硬块伴胀痛,皮肤温度升高但无发红。建议增加哺乳频率,哺乳后用手或吸奶器排空残余乳汁,哺乳前用40℃热毛巾敷5分钟促进泌乳反射。若形成积乳囊肿可遵医嘱使用乳癖消片、逍遥丸、红金消结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消散。
2、乳腺导管受压
过紧文胸或睡姿压迫可能造成导管狭窄。常见单侧乳房放射状疼痛,挤压乳头可见某象限出乳量减少。需更换无钢圈哺乳文胸,避免侧卧压迫乳房。哺乳时用手指从肿块边缘向乳头方向螺旋式按摩,配合使用硫酸镁溶液湿敷缓解水肿。
3、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可引发乳腺炎。典型症状为乳房红肿热痛伴发热寒战。需就医进行乳汁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感染期间可继续哺乳,但需排空患侧乳汁。
4、乳头皲裂
婴儿衔乳姿势错误导致乳头破损。表现为乳头表面裂隙或溃疡,哺乳时剧烈疼痛。每次哺乳后涂抹羊脂膏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纠正婴儿含接姿势使其包含大部分乳晕。严重皲裂时可暂停亲喂24小时,用吸奶器维持泌乳。
5、乳腺结构异常
先天性导管扩张或术后瘢痕可能造成机械性梗阻。特征为反复固定部位堵塞,超声可见导管扩张。轻度可通过导管灌注治疗,重度需行乳管镜探查或病变导管切除术。术后需保持乳头清洁,避免新的创伤性操作。
日常应保持规律哺乳间隔,每次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双侧交替喂养。饮食注意补充卵磷脂帮助乳化乳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发现硬块及时处理,48小时未缓解或出现发热需就诊。非哺乳期女性反复堵塞需排查导管内乳头状瘤等病变,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