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周期通常为40周,按自然月计算约为9个月零1周。怀孕时间的计算方式主要有末次月经计算法、超声检查推算、受精日计算法、妊娠症状评估以及预产期调整因素五种。
1、末次月经计算:
医学上普遍采用末次月经首日作为怀孕起点,这种方法称为内格勒法则。从末次月经第一天开始计算,满40周即为预产期。该方法简便但存在误差,尤其对月经不规律者准确性较低,可能产生1-2周的偏差。
2、超声检查推算:
妊娠早期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顶臀径能更准确判断孕周,误差在3-5天内。孕中期通过双顶径、股骨长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估,可修正末次月经计算的误差。超声推算对月经周期紊乱或记错末次月经者尤为重要。
3、受精日计算:
若明确知道受精日期,从受精日算起实际妊娠期为266天。但自然受孕时受精日难以精确判定,通常发生在末次月经后第14天左右。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可准确计算受精日,其预产期推算更为精确。
4、妊娠症状评估:
通过早孕反应出现时间、胎动初觉时间等临床症状辅助判断孕周。如早孕反应多出现在停经6周左右,初产妇胎动多在18-20周感知。这些症状存在个体差异,仅作为参考依据。
5、预产期调整:
实际分娩日期受胎儿发育速度、母体状况等因素影响,仅5%孕妇在预产期当天分娩。医学上妊娠37-42周均属正常范围。多胎妊娠、妊娠并发症等情况需根据个体特征调整预产期。
孕期营养摄入需注重叶酸、铁、钙等关键营养素补充,每日应保证300-500克蔬菜和200-400克水果摄入。建议孕妇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仰卧。定期产前检查对监测胎儿发育至关重要,妊娠28周前每4周检查1次,28-36周每2周1次,36周后每周1次。出现阴道流血、持续腹痛或胎动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