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低血糖可能是糖尿病前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低血糖的常见原因包括胰岛素分泌异常、药物、饮食不规律、肝脏疾病、胰岛素瘤等。
1、胰岛素分泌异常:
部分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会出现餐后胰岛素分泌延迟,导致下一餐前出现反应性低血糖。这类患者往往伴有肥胖或糖尿病家族史,建议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明确诊断。
2、药物:
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是低血糖常见原因。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可能引发低血糖,合并肾功能不全时风险更高。非糖尿病患者使用水杨酸盐、磺胺类药物也可能诱发低血糖。
3、饮食不规律:
长时间空腹、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过量饮酒都可能引发低血糖。酒精会抑制肝糖原分解,空腹饮酒更容易导致血糖下降。建议规律进食,避免空腹饮酒。
4、肝脏疾病:
严重肝病会影响糖原储存和糖异生功能,导致空腹低血糖。肝硬化患者肝脏糖原储备减少,葡萄糖生成能力下降,可能出现顽固性低血糖。
5、胰岛素瘤:
胰腺β细胞瘤会自主分泌过量胰岛素,引发空腹低血糖。典型表现为清晨空腹低血糖伴意识障碍,进食后缓解。确诊需进行72小时饥饿试验和影像学检查。
频繁低血糖患者应记录发作时间、症状和诱因,就诊时提供详细病史。日常需随身携带糖果应急,避免驾驶等危险活动。建议选择升糖指数适中的全谷物、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搭配饮食,保持适度运动但避免空腹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进行胰腺CT或MRI检查排除胰岛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