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可通过控制血糖、外用止痒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皮肤保湿护理、透析治疗等方式缓解。皮肤瘙痒通常由尿毒症毒素蓄积、皮肤干燥、神经病变、继发感染、钙磷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会加重肾脏损害,导致尿毒症毒素蓄积刺激皮肤神经。需通过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稳定血糖水平,必要时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控制在空腹6-7毫摩尔/升可延缓肾病进展。
2、外用止痒药物:
尿素软膏、薄荷脑乳膏等可缓解皮肤干燥瘙痒,含酚炉甘石洗剂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严重瘙痒可使用弱效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但需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用药前需清洁皮肤并保持患处透气。
3、口服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能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瘙痒症状且嗜睡小。严重者可短期使用镇静类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合并肾功能不全时需调整剂量,避免药物蓄积。
4、皮肤保湿护理:
每日使用无香料润肤霜涂抹全身,沐浴水温不超过38℃,选择弱酸性沐浴露。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冬季可使用加湿器。
5、透析治疗: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需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体内毒素。透析可改善尿毒症相关的顽固性瘙痒,同时需配合低磷饮食和磷结合剂使用,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引发的皮肤症状。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优质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皮肤代谢。坚持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促进血液循环。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皮肤持续瘙痒加重或出现溃烂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