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感染是否需截肢取决于感染严重程度,控制方法主要有及时清创、抗生素治疗、血糖管理、改善血液循环、创面负压治疗。
早期清创是避免截肢的关键措施。对于浅表感染,需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深度感染可能需手术扩大清创范围,必要时进行肌腱或骨骼处理。清创后需每日评估创面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见用药包括头孢曲松、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等。严重感染需静脉给药,疗程通常持续2-4周。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耐药性。
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低于10mmol/L。可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配合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持续高血糖会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截肢风险。
下肢动脉彩超评估血管状况,轻中度缺血可使用前列腺素制剂或抗血小板药物。严重下肢缺血需血管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或血管旁路手术。每日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观察肢体温度变化。
适用于大面积或深度溃疡,通过负压吸引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治疗期间保持负压装置密封,定期更换海绵敷料。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组织氧浓度,增强白细胞杀菌能力。
糖尿病患者需每日检查双足,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赤足行走。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水温不超过37℃。出现皮肤破损立即就医,禁止自行处理。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适量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足部神经感觉,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可显著降低截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