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通过解痉镇痛、抗生素治疗、胆囊引流、胆囊切除术、综合支持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嵌顿、细菌感染、胆汁淤积、胆道梗阻、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解痉镇痛:
胆绞痛发作时需使用解痉药物缓解胆管痉挛,常用药物包括山莨菪碱、间苯三酚等。疼痛剧烈者可短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警惕掩盖病情风险。解痉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2、抗生素治疗:
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选择广谱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莫西沙星、甲硝唑等。严重感染需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用药,疗程通常持续至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抗生素可有效控制感染,预防脓毒症等并发症。
3、胆囊引流:
高龄或手术高风险患者可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通过导管引流感染性胆汁减轻胆囊压力。内镜下鼻胆管引流适用于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可同时进行取石操作。引流术能快速缓解急性炎症,为择期手术争取时间。
4、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首选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开腹手术适用于粘连严重或解剖变异患者。手术时机需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炎症程度综合评估,原则上建议在急性期控制后实施。
5、综合支持治疗: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措施。合并肝功能异常者需保肝治疗,凝血功能障碍需补充维生素K。系统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全身状态,提高治果。
急性期后应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和暴饮暴食。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规律排放,减少结石形成风险。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胆绞痛。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出现反复右上腹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长期结石携带者建议每年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