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强直性脊柱炎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脊柱僵硬、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疲劳乏力及眼部炎症等症状。症状发展通常呈现渐进性加重趋势,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1、脊柱僵硬:
晨起或久坐后腰背部僵硬感明显,可持续1小时以上。随着病情进展,腰椎生理曲度逐渐消失,脊柱活动度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驼背畸形。僵硬症状在适度活动后可部分缓解,但受凉或劳累后易加重。
2、关节疼痛:
骶髂关节和脊柱小关节持续性钝痛,夜间疼痛更为显著。部分患儿伴随髋关节、膝关节等外周关节肿胀疼痛,疼痛程度与炎症活动相关。关节间隙狭窄可能导致行走困难,需警惕关节强直风险。
3、活动受限:
脊柱侧弯、旋转功能明显受限,无法完成正常弯腰、转身动作。胸廓扩张度降低可能影响呼吸功能,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髋关节受累时表现为下蹲困难、步态异常,需借助辅助工具行走。
4、疲劳乏力:
慢性炎症导致持续性能量消耗,患儿易出现不明原因疲倦、食欲减退。贫血症状可能加重乏力感,影响日常学习和活动。睡眠质量下降与疼痛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5、眼部炎症:
约20%-30%患儿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表现为眼睛红肿、畏光流泪、视力模糊。眼部症状可能先于关节症状出现,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反复发作可能引起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
慢性期患儿需保持规律适度的游泳、体操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质和钙质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睡眠时建议使用低枕硬板床,避免脊柱变形。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和关节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疾病带来的焦虑情绪,家长应鼓励患儿参与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