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粘连不等于盆腔炎,两者是不同疾病但可能同时存在。盆腔粘连指盆腔内组织异常黏连,盆腔炎则是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区分需结合病因、症状及检查结果。
1、病因差异
盆腔粘连多由手术创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既往感染导致,组织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形成纤维带粘连。盆腔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病原体上行感染生殖道,炎症反复发作可能继发粘连。
2、症状表现
盆腔炎急性期表现为下腹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慢性期可能仅有隐痛或月经异常。盆腔粘连常表现为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或不孕,疼痛多与体位变化相关,但无发热等感染症状。
3、检查方法
盆腔炎通过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附件区增厚,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盆腔粘连需依靠影像学检查,超声可能显示输卵管积水,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粘连范围。
4、治疗原则
盆腔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多西环素片。盆腔粘连轻者可用物理治疗促进血液循环,重者需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术后可能使用防粘连制剂如透明质酸钠凝胶。
5、预后差异
盆腔炎经规范抗感染治疗多可,但盆腔粘连易复发,尤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两者均可导致输卵管性不孕,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辅助生殖技术。
建议出现盆腔不适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日常注意会阴清洁,经期禁止性生活,减少宫腔操作次数。急性炎症期需卧床休息,慢性期可尝试热敷缓解疼痛,但反复发作或严重粘连需遵医嘱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