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在糖尿病管理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但临床评估侧重点需结合具体场景。空腹血糖反映基础胰岛素功能,餐后血糖体现糖负荷处理能力,两者互补且不可相互替代。
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和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的核心指标之一。测量前需禁食8-12小时,主要反映肝脏葡萄糖输出情况和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数值异常可能提示胰岛素抵抗或β细胞功能受损。该指标稳定性较高,但可能掩盖餐后高血糖现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常需结合空腹血糖结果综合判断。
餐后血糖能更敏感地发现早期糖代谢异常。进食后2小时测量,直接反映机体处理糖负荷的能力。数值升高常早于空腹血糖异常,对糖尿病前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该指标易受饮食内容、进食量和测量时间影响,但能有效预测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妊娠糖尿病筛查尤其依赖餐后血糖监测。
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空腹与餐后血糖,采用交替检测策略。普通人群每年体检应包含空腹血糖,40岁以上或高危人群需增加餐后血糖筛查。血糖异常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监测方案,配合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必要时使用降糖药物控制。保持血糖平稳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