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等途径传染。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具有较强传染性。
1、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更容易发生,如幼儿园、托儿所等。预防飞沫传播需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2、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疱疹液或鼻咽分泌物可能导致感染。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毛巾等也可能传播病毒。接触传播的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对污染物品进行消毒。
3、粪口传播
病毒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或水源后经口进入人体。婴幼儿更换尿布后未洗手可能造成病毒传播。预防粪口传播需要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4、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后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将病毒传给新生儿。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症状可能较重。孕期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分娩时注意防护措施。
5、医源性传播
医疗机构内如消毒不,可能通过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手部等途径造成传播。预防医源性传播需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流行期间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对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进行消毒。出现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加强锻炼,均衡饮食,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