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源性心脏骤停的病因主要有严重创伤、急性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脑血管意外等。这些病因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脏电活动或血流动力学,导致心脏骤停。
1.严重创伤
严重创伤如多发伤、颅脑损伤、大出血等可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引发休克。休克状态下心肌灌注不足,可能诱发心室颤动或无脉性电活动。患者常伴有意识丧失、血压骤降、皮肤湿冷等症状。需立即进行液体复苏、输血及手术止血,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或胺碘酮注射液维持循环。
2.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可由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道梗阻等引起。严重缺氧和酸中毒会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力,并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表现为发绀、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需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同时监测血气分析,必要时使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
3.电解质紊乱
严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均可干扰心肌细胞电活动。低钾血症常见于利尿剂过量使用或腹泻,可导致室性心动过速;高钾血症多发生于肾功能衰竭,易引发心脏传导阻滞。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需根据血钾水平给予氯化钾缓释片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处理。
4.药物中毒
三环类抗抑郁药、洋地黄类药物过量可抑制钠钾泵功能,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诱发扭转型室速。患者常有服药史,伴随恶心、视力异常等表现。需使用活性炭减少吸收,严重时需血液净化,并静脉注射硫酸镁注射液稳定心肌细胞膜。
5.脑血管意外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可能通过自主神经紊乱引发心电活动异常,称为脑心综合征。患者突发意识障碍伴血压剧烈波动,心电图显示广泛ST段改变。需控制颅内压,使用甘露醇注射液脱水,同时进行心电监护,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
对于非心源性心脏骤停,早期识别原发病因至关重要。建议定期体检监测基础疾病,避免药物滥用,突发严重症状时立即就医。急救时应遵循心肺复苏指南,在维持基本生命支持的同时针对病因处理,如创伤患者止血、呼吸衰竭者给氧、高钾血症者降钾等,以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