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与肝癌在超声检查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形态特征、血流信号及生长方式等方面。肝血管瘤多为良性肿瘤,超声下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均质高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块,内部可见网格状或蜂窝状结构,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较少。肝癌多为恶性肿瘤,超声下多呈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的混杂回声团块,内部常见坏死液化区,彩色多普勒显示丰富紊乱的血流信号,周边可能出现“晕环征”。
1、形态特征
肝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中通常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团块,边界清晰锐利,内部回声均匀,部分病例可见特征性的网格状结构。肝癌的团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内部回声不均匀,常见低回声坏死区或高回声钙化灶。
2、血流信号
肝血管瘤的血流信号较少,彩色多普勒显示多为周边少量血流,内部血流稀疏。肝癌的血流信号丰富紊乱,彩色多普勒可见团块内部及周边大量迂曲血管,动脉频谱显示高速高阻血流,这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3、生长方式
肝血管瘤生长缓慢,长期随访大小变化不明显,多呈膨胀性生长,不侵犯周围肝组织。肝癌生长迅速,随访可见短期内明显增大,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周围肝实质及血管,晚期可出现肝内转移灶。
4、伴随征象
肝血管瘤患者多无肝硬化背景,肝功能检查通常正常。肝癌患者常伴有肝硬化基础,超声可见肝脏形态改变、表面结节状、实质回声增粗等肝硬化表现,肝功能检查多有异常。
5、动态变化
肝血管瘤在超声造影中表现为缓慢向心性填充,动脉期周边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肝癌在超声造影中表现为动脉期快速整体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出”特征。
对于肝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除超声检查外,还需结合增强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发现肝内异常团块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控制体重、定期体检,有肝炎病史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肝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