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患者出现消化不良和腹胀通常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有关,可通过胰酶替代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改善。慢性胰腺炎可能由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脂肪泻、体重下降等症状。
1、胰酶替代治疗
慢性胰腺炎导致胰酶分泌不足时,需遵医嘱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复方胰酶片、米曲菌胰酶片等药物补充消化酶。这类药物需餐中服用,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缓解腹胀和脂肪泻。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体重和营养指标,避免同时服用抑酸药物影响药效。
2、低脂饮食
每日脂肪摄入量需控制在30-40克以下,选择清蒸、水煮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坚果等高脂食物,可适量摄入中链脂肪酸奶粉替代部分脂肪来源。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多,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模式,减轻胰腺负担。
3、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脂肪吸收障碍可能导致维生素A、D、E、K缺乏,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AD软胶囊、维生素E软胶囊、维生素K1片等补充剂。长期缺乏可能引发夜盲症、骨质疏松或凝血功能障碍,需定期检测血清维生素水平。
4、戒酒控烟
酒精和烟草会加速胰腺组织纤维化,患者须严格戒除。酗酒者需接受专业戒断治疗,必要时配合心理干预。同时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减少胃肠道胀气。
5、疼痛管理
合并腹痛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曲马多缓释片等镇痛药,禁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胃肠黏膜损伤。顽固性疼痛需考虑内镜或手术干预,如胰管支架置入术、胰腺空肠吻合术等。
慢性胰腺炎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为原则,优先选择鱼肉、鸡胸肉、豆腐等易消化蛋白。烹饪时可添加少量生姜、茴香等香料促进消化。建议每月监测血糖,警惕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导致的糖尿病。若出现持续呕吐、剧烈腹痛或黑便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