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可通过心理疏导、伤口护理、淋巴水肿预防、饮食管理、康复锻炼等方式进行护理。乳腺癌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
1、心理疏导
乳腺癌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情绪,家属需主动倾听并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可协助患者加入病友互助小组,通过群体交流减轻孤独感。避免使用消极语言暗示病情,定期陪同患者参与轻松娱乐活动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2、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术区敷料干燥清洁,每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拆线前避免伤口接触水,淋浴时使用防水敷贴。若发现缝线发红、局部发热或异常疼痛,可能提示感染,应及时就医处理。放疗期间皮肤可能出现干燥脱屑,可遵医嘱使用医用保湿剂。
3、淋巴水肿预防
患侧上肢应避免抽血、测血压等操作,提重物不超过2公斤。每日进行抬臂画圈等轻柔活动促进淋巴回流,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出现手臂肿胀时可穿戴压力袖套,配合向心性按摩。需终身防范蚊虫叮咬、割伤等皮肤破损情况。
4、饮食管理
治疗期间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肉、豆制品等易消化食材。化疗期间出现恶心时可少量多餐,食用姜糖、苏打饼干缓解症状。限制高脂肪红肉摄入,增加西蓝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使用含益生菌的酸奶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5、康复锻炼
术后2周开始肩关节爬墙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化疗间歇期可进行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放疗后坚持深呼吸练习预防肺纤维化。所有锻炼需以不引起疼痛为度,运动前后监测患肢围度变化。
乳腺癌护理需贯穿治疗全程,家属应协助记录每日体温、服药情况等。定期复查血常规关注骨髓抑制程度,外出时做好防晒避免放射性皮炎加重。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证7-8小时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复。出现持续发热、剧烈骨痛等异常症状时需立即联系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