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预防乳腺炎可通过保持乳房清洁、正确哺乳姿势、排空乳汁、避免压迫乳房、及时处理乳头皲裂等方式实现。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乳房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1、保持乳房清洁
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及周围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酒精。清洁后保持干燥,减少细菌滋生机会。若乳头有破损,可涂抹医用羊毛脂软膏促进愈合。哺乳期内衣需每日更换,选择透气棉质材质。
2、正确哺乳姿势
采用摇篮式或橄榄球式等标准姿势,确保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哺乳时托住乳房下部避免挤压,每侧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交替更换哺乳侧位,避免单侧乳房过度使用。哺乳后轻拍婴儿背部帮助排出吞咽的空气。
3、排空乳汁
每次哺乳后若仍有胀感,可用吸奶器或手挤法排空残余乳汁。手法排乳时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环形按摩,力度适中。避免长时间未哺乳导致乳汁淤积,间隔不超过3小时。外出时可携带便携式吸奶器及时排乳。
4、避免压迫乳房
睡眠时避免俯卧压迫乳房,选择侧卧或仰卧位。穿戴无钢圈哺乳文胸,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避免背包带或带等物品长时间勒压乳房。剧烈运动时使用运动型文胸减少乳房晃动。
5、处理乳头皲裂
发现乳头皲裂时暂停患侧哺乳,用吸奶器维持泌乳。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或红霉素软膏促进愈合。哺乳前无须特殊清洁药物,哺乳后涂抹纯羊脂膏保护创面。严重皲裂时可使用乳头保护罩辅助哺乳。
哺乳期需保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禽蛋等,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增强免疫力。避免高脂饮食减少乳汁黏稠度。出现乳房硬块或低热时,可冷敷缓解症状并继续哺乳。若持续发热超过38.5℃或硬块增大,应及时就诊乳腺外科,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哺乳期用药。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维持正常泌乳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