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干性坏疽可能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局部感染、足部外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创处理、抗感染治疗、血管重建手术、血糖管理、局部护理等方式治疗。
1、长期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水平过高会导致微血管病变和神经损伤,增加足部组织缺血缺氧的风险。高血糖环境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使足部远端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物,配合低糖饮食和规律运动控制血糖。
2、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使足部感觉减退,患者难以察觉轻微创伤或压力异常。神经性营养不良还会导致足部皮肤干燥皲裂。表现为足底麻木、刺痛或感觉异常。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改善神经功能,配合温水泡脚和润肤霜护理,避免使用电热毯等高温物品。
3、血管病变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会导致足部供血不足,组织逐渐坏死形成干性坏疽。典型表现为足趾发黑、干瘪、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可通过血管超声评估血流情况,严重者需行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或旁路移植术,术后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
4、局部感染
足部微小伤口继发细菌感染会加速组织坏死进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常见病原体。感染灶周围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需进行创面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头孢克肟分散片或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配合碘伏消毒和敷料更换。
5、足部外伤
不合脚的鞋子摩擦、修剪趾甲不当或烫伤等轻微外伤都可能成为坏疽始发因素。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小损伤易进展为慢性溃疡。应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赤足行走,定期由专业人员处理胼胝,外伤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
糖尿病足干性坏疽患者需每日检查双足有无破损或颜色改变,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但避免过度浸泡。控制血压血脂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以改善血液循环。选择平底防滑鞋,座椅高度需使膝关节呈90度避免足部受压。出现足部温度降低、颜色发暗等缺血表现时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定期到内分泌科和血管外科随访,完善下肢动脉检查和神经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