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通常不需要摘除子宫,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药物或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肌瘤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超声消融手术、子宫切除术等。
1、药物治疗
子宫肌瘤较小时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控制生长或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米非司酮片、桂枝茯苓胶囊、亮丙瑞林注射液等。米非司酮片可抑制孕激素受体,减缓肌瘤生长;桂枝茯苓胶囊能活血化瘀,缓解月经量多;亮丙瑞林注射液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缩小肌瘤体积。药物治疗适用于有生育需求或临近绝经期的患者。
2、肌瘤切除术
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子宫的育龄女性,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单纯切除肌瘤组织。该手术能有效消除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并保留生育功能。术后需定期复查,因存在肌瘤复发的可能,复发概率与患者年龄、肌瘤数量有关。
3、子宫动脉栓塞术
通过介入技术阻断子宫动脉血流使肌瘤缺血萎缩。该微创手术适合不愿接受外科手术或合并内科疾病的高危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下腹疼痛、发热等栓塞后综合征,通常1-2周内缓解。需注意此方法可能影响卵巢功能,45岁以下女性慎用。
4、超声消融手术
利用超声波加热消融肌瘤组织,无需切口。适用于直径3-8厘米的肌壁间肌瘤,术后恢复快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治疗前需严格评估肌瘤位置,靠近肠管或骶骨者不适用。治疗后3个月内禁止怀孕。
5、子宫切除术
仅适用于肌瘤巨大、症状严重且无生育需求的患者,或疑似恶变的情况。手术方式包括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后者保留宫颈可降低盆腔脱垂风险。术后需关注盆底功能锻炼,预防排尿异常和性生活障碍。
子宫肌瘤患者日常应避免摄入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如蜂王浆、雪蛤等;规律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推荐每周进行3-5次快走或游泳;保持BMI在18.5-23.9之间,肥胖会加重症状;月经期注意观察出血量,若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持续2小时以上需急诊就医;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复发情况。饮食可适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卷心菜,其含有的吲哚-3-甲醇可能帮助雌激素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