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体重持续下降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体重下降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缺乏、胃肠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需保证每日热量摄入达标,采用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替代精制碳水,分5-6餐少量多餐。每餐搭配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搭配深色蔬菜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合并肾病者需限制植物蛋白摄入。
2、合理运动
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运动时间应避开胰岛素作用高峰时段,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存在视网膜病变者需避免剧烈运动。
3、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缓释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片促进胰岛素分泌,达格列净片增加尿糖排泄。1型糖尿病需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联合地特胰岛素注射液。合并甲亢者可加用甲巯咪唑片。
4、血糖监测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或每日7次指尖血糖监测,重点关注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波动大时需记录饮食运动日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测一次。
5、心理干预
糖尿病相关distress可通过认知行为改善,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减轻焦虑。存在进食障碍者需营养师与心理医生联合干预。家属应参与患者日常管理,避免过度关注体重变化。
建议每日记录体重变化曲线,定期检测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指标。消瘦明显者可短期使用营养补充剂,选择糖尿病专用全营养配方粉。烹饪采用蒸煮炖方式保留营养,避免高油煎炸。保持规律作息,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若每月体重下降超过5%或出现持续性恶心呕吐,需及时排查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