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癌通常分为三级,即Ⅰ级(低级别)、Ⅱ级(中级别)和Ⅲ级(高级别)。分级依据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及腺管形成程度,级别越高提示恶性程度越高。
Ⅰ级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细胞分化较好,形态接近正常乳腺组织,核分裂象较少,腺管结构明显。这类乳腺癌生长相对缓慢,转移概率较低,预后通常较好。治疗上可能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放疗,或根据情况辅以内分泌治疗。
Ⅱ级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细胞分化中等,异型性介于Ⅰ级和Ⅲ级之间,核分裂象数量中等,部分腺管结构保留。这是常见的分级类型,治疗方案需结合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等因素综合制定,可能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
Ⅲ级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细胞分化差,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多见,腺管结构极少或缺失。这类乳腺癌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容易发生早期转移,需要更积极的综合治疗,如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强化辅助化疗及靶向治疗等。
乳腺癌分级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但具体治疗还需结合分子分型、临床分期及患者个体情况。患者应定期复查乳腺超声或钼靶,发现乳房肿块及时就医。术后需遵医嘱坚持规范化治疗,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高脂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患侧上肢过度负重。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对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