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肺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病因主要与细菌侵袭、宿主免疫力下降及环境暴露有关,发病机制涉及细菌毒素释放、炎症反应激活和肺组织损伤。
一、细菌侵袭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血行播散侵入肺部,其表面蛋白如黏附素可与肺泡上皮细胞结合,促进定植。细菌产生的凝固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保护性生物膜,逃避机体免疫清除。耐药菌株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概率更高。
二、宿主防御缺陷
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受损。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会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HIV感染者CD4+T细胞减少可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婴幼儿及老年人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或衰退更易发病。
三、毒素与酶作用
α-溶血素破坏肺泡细胞膜形成空洞,杀白细胞素溶解中性粒细胞导致脓液积聚。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促进感染扩散,β-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四、炎症级联反应
细菌成分激活Toll样受体后,NF-κB通路促使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因子释放。中性粒细胞浸润释放弹性蛋白酶破坏肺实质,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泡水肿。炎症反应过度时可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五、病理改变特征
早期表现为出血性支气管肺炎,进展期为多发性小脓肿融合形成肺气囊,后期可并发脓胸或支气管胸膜瘘。组织学可见肺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纤维素沉积及肺组织坏死,X线显示肺段实变伴空洞形成。
预防葡萄球菌肺炎需加强手卫生管理,避免接触感染源,慢性病患者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出现持续高热、脓痰或呼吸困难时应及时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莫西沙星片、注射用替考拉宁等。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避免吸烟及接触冷空气刺激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