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葡萄球菌败血症是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慢性血流感染,属于机会性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或体内植入医疗器械患者。
1、病原体特征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人体皮肤常驻菌群,其毒力较弱但易形成生物膜。表皮葡萄球菌占临床分离株的绝大部分,可通过导管、人工关节等医疗器械黏附定植。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需通过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2、高危人群
早产儿、老年患者、肿瘤化疗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易感。心血管植入物(如起搏器)、脑脊液分流管、静脉导管留置患者风险显著增加。血液透析患者因频繁血管通路操作更需警惕。
3、临床表现
病程呈隐匿性进展,表现为持续低热、倦怠、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植入物周围红肿、关节腔积液或心内膜赘生物。实验室检查可见C反应蛋白升高但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血培养需延长孵育时间至5-7天。
4、诊断要点
需多次采集血培养(至少3次),采用含树脂培养瓶可提高检出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瓣膜赘生物,PET-CT有助于定位深部感染灶。诊断标准要求两次血培养检出同种菌株,或单次培养阳性合并感染临床表现。
5、治疗原则
万古霉素是首选药物,严重感染可联用利福平。达托霉素适用于耐万古霉素菌株。人工材料相关感染通常需要移除装置,疗程需4-6周。可选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利福平胶囊、注射用达托霉素等药物,具体方案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
患者应保持植入装置部位清洁干燥,定期监测体温变化。营养支持方面建议高蛋白饮食配合维生素C补充,避免生冷食物。免疫功能低下者须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超过3天应及时进行血培养检查。所有治疗需在感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进行,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