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皮肤瘙痒可通过控制血糖、局部保湿、药物治疗、避免刺激、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皮肤瘙痒可能与血糖波动、皮肤干燥、神经病变、过敏反应、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发红、脱屑、抓痕等症状。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皮肤微循环障碍和神经末梢损伤,引发瘙痒。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血糖稳定后,皮肤症状往往随之减轻。
2、局部保湿
糖尿病易引发皮肤干燥脱屑,建议每日涂抹含尿素或甘油的保湿霜,如凡士林修护晶冻、丝塔芙保湿霜等。洗澡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沐浴后3分钟内及时涂抹润肤剂。
3、药物治疗
顽固性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缓解过敏反应,或外用弱效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真菌感染时需联用酮康唑乳膏,细菌感染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4、避免刺激
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避免羊毛化纤材质摩擦皮肤。室内保持湿度40%-60%,减少空调直吹。忌搔抓皮肤,修剪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入睡,防止继发感染。
5、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亚麻籽,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可适量食用薏仁、绿豆等利湿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瘙痒。
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时需每日检查全身皮肤,重点观察足部、腋窝等易忽略部位。若出现皮肤破溃、渗液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建议穿着浅色衣物便于观察皮损,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包括神经传导检测和皮肤微循环评估。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刺激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