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腰椎爆裂性骨折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主要方式有卧床制动、支具固定、椎体成形术、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等。
1、卧床制动
适用于无神经损伤且椎管占位较轻的稳定性骨折。患者需绝对卧床6-8周,保持腰椎中立位,期间配合轴向翻身预防压疮。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预防骨质疏松加重。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2、支具固定
针对轻度椎体压缩且后凸畸形小于30度的患者,采用定制硬质胸腰骶支具外固定3-4个月。支具需全天佩戴维持腰椎过伸位,配合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肌肉萎缩。治疗期间避免弯腰负重动作,可辅助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骨痂形成。
3、椎体成形术
对于椎体压缩超过1/3但无脊髓压迫的病例,可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复位骨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该术式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疼痛,但需注意骨水泥渗漏风险。术后需佩戴腰围保护4-6周。
4、后路减压内固定
当骨折块突入椎管导致神经损伤时,需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中需解除脊髓压迫,采用钛合金钉棒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2周开始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5、康复治疗
急性期过后需系统康复干预,早期进行双桥运动等核心肌群训练,逐步过渡到悬吊训练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物理治疗可采用超短波促进骨折愈合,配合中药熏蒸缓解软组织粘连。全程需避免脊柱旋转和过度前屈动作,定期复查MRI评估脊髓状态。
骨折愈合期间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达到1000-1200毫克,可通过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补充。建议睡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曲度,起身时遵循轴线翻身原则。康复期可进行太极拳等柔韧性训练,但禁止突然扭转腰部。若出现下肢麻木或二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复查,警惕迟发性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