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的发生主要与免疫系统受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缺陷,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

艾滋病病毒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下降。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一定水平时,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防御能力显著减弱。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进入人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可能处于潜伏状态,但在艾滋病患者体内更容易大量繁殖并引发活动性肺结核。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可能出现长期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不典型的浸润性病变或播散性病灶。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需要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抗结核治疗。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恢复免疫功能,抗结核治疗则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抗结核药物可能与抗病毒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或增加毒性。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预后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时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等因素有关。
艾滋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干扰素释放试验等。对于潜伏结核感染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通风,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出现持续咳嗽、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