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和雄性激素脱发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名称,医学上称为雄激素性脱发。该病主要与遗传因素和雄激素水平异常有关,表现为头顶或前额头发逐渐稀疏变细。

1、病因机制
雄激素性脱发的发生与毛囊对二氢睾酮的敏感性增高有关。遗传因素导致毛囊中5α-还原酶活性增强,将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引起毛囊微小化,生长期缩短,终导致头发变细变软。这种脱发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父母中有一方患有此病,子女发病概率会明显增加。
2、临床表现
男性患者多表现为前额发际线后移和头顶头发稀疏,形成典型的"M"型脱发模式。女性患者则以头顶头发弥漫性稀疏为主,发际线通常保持完整。脱发过程缓慢渐进,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头发变细,随着病情发展,毛囊逐渐萎缩,终形成性脱发。
3、诊断方法

医生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病史询问进行诊断,必要时会进行毛发镜检查。毛发镜可以观察到毛干直径差异增大、毛囊单位中毛发数量减少等特征性改变。血液检查通常不是必须的,但在女性患者中可能会检测性激素水平以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
4、治疗措施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常用药物有米诺地尔酊剂和非那雄胺片,米诺地尔可促进毛囊血液循环,非那雄胺能抑制5α-还原酶活性。物理治疗包括低强度激光治疗和毛发移植手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停止治疗后脱发可能会继续进展。
5、日常护理
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和频繁烫染头发,选择温和的洗发产品。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精神压力,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这些因素都可能加重脱发。定期进行头皮按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建议出现脱发症状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该病的可治疗性,避免因焦虑情绪加重病情。治疗期间要定期复诊,根据治果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