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拉肚子多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需及时补液防脱水,必要时就医。常见原因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食物过敏或乳糖不耐受,以及喂养不当。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儿会出现水样便、发热和呕吐,病程一般3-7天。预防重点在于勤洗手、消毒玩具,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污染食物后可能引发胃肠炎。症状包括黏液血便、持续高热,需进行大便培养确诊。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
3.饮食因素
过早添加辅食、食物过敏都可能导致消化紊乱。牛奶蛋白过敏表现为反复呕吐、血便,需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乳糖不耐受患儿应选择无乳糖奶粉,少量多次喂养减轻症状。
4.喂养问题
过度喂养、奶瓶消毒不都可能引发症状。每次喂养后要拍嗝,奶具需煮沸消毒。添加辅食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原则,避免一次引入多种新食物。
出现呕吐腹泻时要预防脱水。每10分钟喂5-10ml口服补液盐,6小时内无尿、囟门凹陷需立即就医。母乳喂养要继续,奶粉喂养可暂时稀释。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出现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病情危重。保持臀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涂抹护臀霜预防尿布疹。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加重,要及时进行大便常规和轮状病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