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慌、出汗、手抖、头晕、饥饿感,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典型表现分为自主神经症状和神经低糖症状两类,与血糖水平快速下降相关。
1.自主神经症状
心慌、出汗、手抖是低血糖常见的早期信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心率加快伴随皮肤苍白湿冷。部分患者会感到异常焦虑或烦躁,这些反应通常在血糖低于3.9mmol/L时出现。
2.神经低糖症状
大脑缺乏葡萄糖供应时,会出现注意力涣散、视物模糊、言语不清等神经系统表现。血糖降至2.8mmol/L以下可能引发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应迟钝、行为异常。婴幼儿可能呈现哭闹不安或嗜睡。
3.严重低血糖反应
当血糖低于2.2mmol/L可能发生抽搐、意识丧失等危险状况。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后突然降低,即便血糖正常范围也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老年人可能直接表现为卒中样症状而无典型前兆。
4.无症状性低血糖
部分长期糖尿病患者存在低血糖感知异常,血糖已降至危险水平却无自觉症状。这种情况常见于频繁发生低血糖或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需要加强血糖监测。
5.餐后反应性低血糖
进食后2-4小时出现的低血糖反应,多见于胃部手术后或胰岛素分泌异常人群。伴随明显的乏力感、思维混乱,进食后症状可缓解但易反复发作。
出现疑似低血糖症状应立即检测血糖,意识清醒者口服15-20g快速升糖食物如葡萄糖片、果汁。反复发作需排查胰岛素瘤等器质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应复核胰岛素用量。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和急救糖源能有效预防意外发生,定期进行血糖波动评估有助于发现无症状低血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