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并非一定由高血压导致,其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血液成分异常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控制血压需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2、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沉积导致血管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可引发急性血栓。患者常伴有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治疗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严重狭窄需考虑血管介入手术。
3、心脏疾病:
房颤等心律失常易形成心源性血栓,血栓脱落可阻塞脑动脉。这类患者需要抗凝治疗,同时控制心室率,必要时进行射频消融术。
4、血液成分异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或血小板增多症会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头痛、视物模糊,需针对性使用叶酸制剂或抗凝药物。
5、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高脂饮食会协同损伤血管功能。改善需逐步戒烟限酒,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预防脑梗塞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食用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突发言语不清、偏侧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